香港作為國際一流的大都會,由於人均收入高,對生活的質素要求都很高,所以人們使用的家電及數碼電子產品大都是世界一流的品牌,不是日本的牌子就是歐洲或美國的品牌。
但是,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,一些少見到的小家電品牌開始出現在電器店貨架上,例如Bear(小熊牌)和MI(小米牌),包括Bear三合一迷你煮食鍋、Bear慢煮電燉瓦罉、Bear迷你雙層電蒸鍋、Mi智能炒菜機、Mi智能破壁料理機、Mi電水壺等等。
Bear和Mi都是來自內地的小家電品牌,售價都不高,在200-400港元之間,但是都屬於所謂的「軟家電」,就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開發的專用家電,滿足某部分的使用需求,讓廚房生活更方便快捷。
除了小家電,在香港的液晶和OLED彩色電視機商場也有國產品的身影。內地的TCL電視機就僅次於三星、LG、SONY等在香港彩電市場主流近75%的份額,成為在港銷售TOP 1的內地品牌。
傳統的彩電、冷氣機、雪櫃、洗衣機等大家電,在內地已經非常普及,而且完成了品牌認知的切換,就是從上世紀80-90年代的標配「日本品牌」四大件,轉向對「國產品牌」的高度認可。目前,國內家庭對家電幾乎首選本地知名品牌,也造就了市值1800億(人民幣,下同)的格力電器、3360億的美的集團等家電企業。
隨着內地生活水平提高,在大家電保有率超過100%後,具有一定享受性需求的小家電在近10年發展很快,城鎮居民保有率接近50%,農村市場的需求進入萌芽階段。據奧維雲網的統計,中國廚房小家電今年上半年零售額為263.8億元,零售量為11,136萬台。
以前Bear小熊電器為例,其總部位於中國家電之鄉的大灣區城市佛山,以創意小家電起步,通過自主研發,不斷推出新興品類的產品,繞過當時的主流小家電微波爐、豆漿機、焗爐等產品,首推酸奶機、煮蛋器、豆芽機,給年輕消費者帶來新的生活方式。像在香港推出的迷你小家電,就因應了1-2人小家庭的餐廚需求。小熊電器養生壺、煮蛋器、電熱飯盒、酸奶機、電烤爐、吐司機、多士爐、打蛋器、電煮鍋等九大品類獲得淘寶電商平台銷售額第一。從2006年成立,短短16年,公司於2021年的銷售總收入已達36億元,海外市場銷售佔比僅為6.37%,相信產品擺上香港市場的貨架是拓展海外市場的開始。
內地家電的質量越來越好,並開始走向全球市場。海信電器在2021年的海外收入就首破700億,將日本東芝電視、歐洲Gorenje、日本三電等品牌收入囊中;海爾電器2021年實現海外收入1137億元,收購了美國GE通用旗下的家電品牌GE Appliances、意大利Candy、新西蘭Fisher&Paykel和日本AQUA;美的集團在2021年的海外收入為1376億元,東芝將家電業務80.1%的股份轉讓給美的;2021年,高瓴資本以370億元拿下歐洲家電第一品牌飛利浦家電部門。
由於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,加上通脹率高達9%,歐洲的電費上漲一倍,電熱氈比開暖氣費用便宜。在即將進入的歐洲冬季,來自中國的電熱氈以97%的增速在歐洲熱銷。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,僅七月份就有129萬條中國電熱氈銷往歐盟,環比增長150%,內地的廠商都在為來自歐洲的訂單趕貨。
據統計,美國家庭小家電平均擁有數量為31.5個,歐洲發達國家家庭小家電平均擁有數量在20個以上;自2020年7月以來,由於中國產能恢復早,國內小家電外貿工廠訂單激增,海外市場需求強勁;南美和東歐年輕消費市場待開發的空間也較大。而中國家庭小家電平均擁有數量僅為9.5個,農村市場尚屬啟蒙階段,市場需求很大。小家電企業只要在品類創新上繼續提升,避免同質化,就可以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。
文:風清揚
部分圖片:張一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