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不知何時被稱為文化沙漠,究其原因是文化政策濟後,不過近年街頭出現不少壁畫藝術,例如西營盤一些舊樓的牆壁就充滿藝術氣息,吸引不少文青和遊人朝聖打卡。
藝術家Zue Chan以兩邊牆與中間樓梯繪畫了畫作《維也納音樂小鎮》。
西營盤舊社區到處都是海味和中藥材店,充滿老香港情懷,但樓與樓之間的橫街巷里卻是另一番景象,大廈外牆是一幅幅色彩豐富的壁畫,有26幅之多,是香港首個壁畫活化區「藝里坊」(Artlane)。
構思來自紐約曼哈頓Soho的街頭藝術、倫敦北部舊住宅區Chalk Farm的30幅壁畫及韓國梨花洞的壁畫村,將藝術融入生活,為社區增添生氣之餘,亦令一帶成為觀光景點。項目邀請了17位本地及國際藝術家,以Art & Music of SOHO為主題,除了建築外牆之外,還在樓梯及地下等創作不同風格的畫作,例如《維也納音樂小鎮》,兩旁以歐洲維也納小街及貝多芬小徑為藍本,小橋河流、咖啡店等,浪漫至極。另一幅作品由芬蘭藝術家Riitta Kuisma操刀,名為《Transformation》,壁畫繪畫了拿着長笛正在跳舞的少女、牆上的潑漆、香港地標建築和電車。還有香港插畫家Noble Wong的《音樂藝術之樂》,繪上多位少女在花叢中漫舞和吹奏色士風的音樂家,色調柔和,令周遭充滿生氣。
圖文:張一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