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劇本,當中劇情的變化跌宕無常,往往出人意表。《十月圍城》金像獎導演陳德森就將自己人生如戲的前半生寫成《把悲傷留給電影》一書,希望藉着個人在影圈的奇遇,以及走出抑鬱症陰霾的經歷,給予大家正能量,而書本的收益將全數捐給「榕光社慈善護老院」。
陳德森把前半生的跌宕人生寫成書本《把悲傷留給電影》。
雖然在名校聖芳濟中學畢業,但陳德森自問並非讀書材料,下課後常常跑到戲院看公餘場,因而萌生投身電影業。首位賞識他的圈中人是導演徐小明,當時陳德森在打保齡球,機緣巧合被相中,擔任麗的電視劇《十大奇案之學童》一角,曾一度成為徐小明的御用特約演員。而由於成龍經理人陳自強是其母的「麻雀腳」,因而推薦他擔任成龍的助手。
滿以為成龍可助他完導演夢,卻只是替成龍讀一些新劇本,以便他決定是否接拍。8個月後,成龍執導新片《師弟出馬》,還以為有機會學習拍戲,每日卻只忙着安排影迷活動等瑣事,他才恍然大悟,這份筍工只會令自己與夢想愈走愈遠,毅然辭職後被視如同陌路人。直至20年後,成龍主動要求他執導《特務迷城》,雙方才冰釋前嫌。陳德森慨嘆當年離開成龍後,憑藉自己的努力,由場務、編劇、副導演、監製等不同工作,打滾數十年才正式執導筒。
成為成龍助手令陳德森覺得與拍戲的夢想愈走愈遠。
雖然《十月圍城》成為全國第二大票房紀錄,陳德森更獲金像獎導演殊榮,但卻險令他走入絕境。事緣當電影的前期工作全面投入後,投資的老闆因故破產自殺身亡,最棘手是債主懷疑他協助死者「洗黑錢」。陳母更受此事困擾在澳洲中風,負責照顧她的姐姐又傳來患重病消息。
母親因陳德森債務問題而在澳洲中風,令他深受打擊。
陳德森在重重打擊下患上嚴重抑鬱症,幸得一名好友力勸同赴加拿大參加一個由佛教、回教、基督教、諾貝爾獎得主及心靈學家組成的研討會,讓他終於明白要自己面對問題,返港後,在法律界好友的協助下,順利解決了債務糾紛。
陳德森因《十月圍城》獲金像獎導演殊榮,但亦令他走入低谷,甚至患上抑鬱。
撰寫《把悲傷留給電影》是陳德森其中一個人生願望,藉此獻給已離世的慈母。他說,自從走出抑鬱後,明白到從金錢及物質中獲得的喜樂,絕對比不上做善事得到的滿足感,所以他習慣在生日當天做一點善事,例如招待100名獨居長者到流浮山吃海鮮等。今年還選擇在生日前夕,邀約鄭丹瑞、泰廸羅賓、金培達及麥國強等圈中好友出席新書發布會,暢談圈中趣聞軼事,亦把新書收益全數捐給「榕光社慈善護老院」。
陳德森透露,由於認同榕光社的宗旨,初時只想捐一些錢而已,後來發現榕光社竟連會址也沒有,遂發起募捐活動而結緣。疫情嚴重下,陳德森發現香港的棺木缺貨,便發起「施棺」活動。始料不及,古天樂、張永康等圈中好友和一些善心人反應熱烈,迅即募集到逾倍目標的環保(紙)棺材。
陳德森將《把悲傷留給電影》一書收益全數捐給「榕光社慈善護老院」。
文:鄧桂文
圖:受訪者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