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阿倫狄龍宣稱要安樂死。安樂死者,大可了解作「把自己殺死」,跟自殺有相同的形式,內涵則有相異處。我隨之想起許多年前,女藝員翁美玲自殺身亡,引起很大震動。其時,報章、雜誌排日刊發相關消息,圖文並茂,報道事件的所謂真相,更有一些娛樂週刊,鑽角掘洞,追查事件的前因後果。於是乎,種種駭人的聽聞,一如山溪之水,源源湧出。孰真孰假?難以肯定,可對刺激銷路,吸引讀者興趣,當毋庸置疑。
從表面看來,翁美玲生前,風光非常,在高尚住宅區有一棟像樣的房子,銀行裏也有點兒存款,物質不虞匱乏,愛情方面嘛,跟湯鎮業的戀情,雖有波折,亦不致釀成風波,使萍拌嘴,吵吵鬧鬧,戀愛男女所不能免,算不上甚麼!當不致影響情緒,要跟閻羅王打交道。然而翁美玲卻斷然結束自己生命,無聲無息地奔向黃泉之路。死得教人惋惜,卻是毫無價值。有人歸咎湯鎮業,指翁之死全然是為了他,真是冤哉枉也。這教我想起60年代的陳厚、樂蒂,樂蒂死,陳厚竟被罵為「殺千刀」。
如今,時代不同,青年男女對愛情,大抵已沒看得那麼重,世上俊男多,美女亦不少,金童玉女不歡而散,金童不難找玉女,玉女亦易覓金童,心裏的挖塞、傷痕很快便可燙平,豈會為情自盡?有說翁美玲自殺,或另有原因,這只好留待東野圭吾來推理吧!咱等乃第三者,不必妄加揣測。相識朋友當中,也有兩個人走過這樣的路,一個僥倖獲救,一個返魂乏術,陰陽永隔。死者已矣,無可尋問,生者尚存,自然不能放棄機會。朋友道:「不知道為甚麼,突然間想到要把生命結束,轉世輪迴,盼望生命重新開始。」佛家哲學:「生即是死,死即是生。」這是朋友對生命追求的另一種積極表現,以死求生,總好過在世上飽受煎熬。阿倫狄龍的想法大率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