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甘坑小鎮客家風情

深圳龍崗區吉華街道有一處「甘坑客家小鎮」,是由一條古村發展成的旅遊景點,遊覽當天正逢周末,遊人不少,如時光倒流,回到從前,感受客家風情。

甘坑客家小鎮是薈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、客家民居建築、客家民間藝術、客家傳統美食、客家田園風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。小鎮起源於明清時期的甘坑村,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,與觀瀾版畫村、鶴湖新居、麻磡村、大萬世居等被稱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。

350多年前,甘坑村的開村始祖,梅州的客家人謝文明、卓美發看中了這裡的自然環境,便在此定居,並繁衍生息。如今,這裡不僅是探索深圳客家文化的基地,也是客家語流行音樂的創作中心。在甘坑村裡,客家民居,眾多古建,依山傍水,房連巷通,錯落有致。更有古砲樓、清新巷、狀元府、鳳凰谷等風情建築,與幾百年的客家排屋形成獨特的客家文化載體。

甘坑客家小鎮共分六大板塊:文化休閒區、特色產業區、農耕體驗區、濕地科普區、農業觀光區、山地運動區。來到這裡,可以戴一頂客家涼帽,嘗一口客家盆菜或客家艾粄,欣賞一下客家話的歌曲;還可以細細品味小鎮特有的古驛道、老虎洞、妃子村等傳奇故事。

甘坑四山環抱、活水長流的小村莊。甘坑之「甘」者,甜也。甜是指水甜,甘坑曾經遍布泉源,泉水清涼透澈,如同甘露。

小鎮內有一座仍然留有子彈痕跡的古砲樓,吸引著遊人的目光,砲樓記載了客家人抗擊外侮的不屈精神,讓人聯想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在此戰鬥的情景。據說在1938年,曾生任惠寶縱隊總司令時,在與日軍作戰中不幸中彈,負傷後在甘坑養傷,甘坑人民給予他生活的幫助。在砲樓院內,可以參觀曾生用過的配槍槍套、子彈夾、腰帶、豆油燈等。

客家涼帽 名列非遺

過去常常見到有下田的婦女頭上戴著很有特色的帽子,原來客家地區的婦女都戴著一種獨特而又別致的「客家涼帽」,是用薄薄的篾片和麥稈編成的。周邊垂掛著10多厘米長的折疊均勻的布,有藍色、白色,還有花色的,更有意思的是,年輕未婚的姑娘們還在垂布的兩端編織著兩條五顏六色的彩帶。因此,是否掛有彩帶便成了判斷客家姑娘是否出嫁的標誌。

史籍記載客家婦女戴涼帽,可追溯到宋朝蘇東坡在惠州任職時期,有近1000年歷史。深圳甘坑涼帽製作的歷史有亦有200多年,經歷了6代人。甘坑凉帽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,永載史冊。

畢覺仁